2008年3月2日

My HOPEMAP 我們的希望地圖:公民社會的實現

我們的希望地圖,由出版人郝明義先生所發起的一個網路希望地圖活動。
HOPEMAP

在網路web 2.0的時代,這可能不是第一個透過網路互動展現公民社會聲音的案例。不過透過光點連結願望成為圖畫的方式到真是個創舉。另我感動的不僅僅是郝先生這麼先進地用了網路互動模式,技術是死的,但是人的連結跟思想是活的,這個試圖利用網路文化的力量在台灣政治泥沼中開創出一條屬於台灣公民的道路,以及發聲的模式,真的很令人感動。

於是我想了很久。幾乎足足有一天之久。到底我要在這個希望地圖上放些什麼呢?同志政策嗎?這好像視很理所當然地選擇,但是只有這樣嗎?我對於台灣社會是否還有期待更多?如果有,那會是什麼?

經過了幾乎一天之後,我終於在這個希望地圖的網站上寫下我的願望。

建立個人公民認同,尊重社會多元文化

在台灣的每個人都能學習如何成為公民社會(civil society)中的公民,建立公民認同(citizen identity),並從建立各我認同的過程中體認尊重社會多元文化,不同性別、性傾向、性別認同、族群的人都能夠有自信,有尊嚴,彼此相互尊重地生活在 台灣的社會。

我之所以寫下這樣的希望,不單單是對於這塊土地上面人民的期待。當我來到泰國之後,我發現,台灣擁有的經驗其實視非常可貴的。台灣人民在許許多多的事件上面所展現出來的公民意識,其實是遠遠超過許多亞洲國家的。我常常在想,台灣的民主其實並沒有真的深根於社會,我們並沒有教育我們自己如何反省,如何透過反省進一步去達到更美好的社會。我們的社會永遠處於一種分裂的狀態之中,這個分裂來自於很多錯綜複雜的社會、歷史、文化脈絡。錯誤建築在另一個錯誤,遺憾立基於另一個遺憾之上。但是像樂生的案件,許多社區對於環保議題的關注,或者許多教師對於進步性別教育的投入,卻又展現出台灣公民社會自我成長的一面。而這一面,總是讓我感動萬分。

我之前在自己的BBS板上post了一篇我對於泰國前首相回到泰國的一些看法,或許我之後會再整理好post上來。我之所以提這個的原因是,台灣的民主並不是沒有成長的,如果你跳脫電視上的政治嘈雜,轉身去看我們所謂的公民社會,你會發現這個社會的公民正用著萌懂的方式摸索自己的道路。也許速度不夠快到讓台灣成為一個誠熟的公民社會,如果是,我也不必寫下這樣的願望,但是她正在成長中。

因此,我希望,台灣有一天能夠成為真正的公民社會,建立起自己的公民意識與公民認同,然後從這樣的經驗之中去相互了解,每個公民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正是這樣的多元,才能形成多元社會文化的繽紛。而沒有人,用一種非理性的姿態指責異我。

有可能嗎?就讓我們抱有這樣的希望吧。

如果你認同我的希望,可以至HOPEMAP的網頁上搜尋我的希望,http://hopemap.net/HopeDetail.php?hid=954,或者鍵入關鍵字:公民認同,並點選連結我的希望。
但我更希望你寫下你自己的願望,並看看、想想其他人為何寫下這樣的願望。

互動絕對不是只停留在技術層面的!

HOPEMAP: 我們的希望地圖